周巍峙(1916-2014),男,原名良骥,1916年6月生,江苏东台人,著名人民音乐家。1934年参加上海左翼歌咏活动。1937年参加八路军。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》、《九一八纪念歌》、《十里长街送总理》等众多广为流传的歌曲的创作者。此后担任过文化部代部长、中国文联主席。
1916年(民国五年)出生于江苏东台一个贫民家庭,原名周良骥。
1921年(5岁)入私塾,在东台昆剧团敲锣打镲的祖父经常带他去茶馆听书。
1925年,入小学三年级读书。
1926年,随着在国民革命军当官、参加北伐战争的父亲赴绍兴、上海等地,初步参与了革命歌咏运动。
1930年,在上海《申报》图书馆当练习生。
1931年,在戈公振主持的《申报》图画周刊部当秘书。
1931年“九一八事变”后,历任“国际联盟调查团”中国代表处宣传干事、邹韬奋主持的《生活日报》筹备处文书、李公朴先生秘书,参加筹建《申报》图书馆及补习学校工作,参与组织青年工作,并在《申报》发表文章,宣传抗日。
1934年,深感旧社会太多不平,太多黑暗,决心以大无畏的精神与旧社会巍然对峙,改名周巍峙。
1934年至1937年,他在上海从事左翼文艺活动及进步出版工作,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执行干事,组织领导群众音乐团体从事抗日救亡歌咏活动,在工人、学生及店员中开展革命工作。创作了《前线进行曲》、《上起刺刀来》等多首抗日歌曲,编辑出版了第一本救亡歌曲集《中国呼声集》。
1937年,“七七事变”爆发后,与救国会领袖李公朴等人奔赴华北前线,从事抗战宣传工作。同年参加八路军,曾任《全民通讯社》编辑、前线记者,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,八路军临汾办事处秘书、学兵队音乐教员等职。
1938年赴延安,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后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回延安,参加了现代题材京剧的音乐改革工作。同年11月,率西北战地服务团赴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,先后任西北战地服务团指挥、副主任、主任,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文委委员,北岳区党委文委委员,北岳区文救会主任,晋察冀边区文联宣传部部长,边区音协主席。
1939年冬,在敌后首次指挥了由西北战地服务团演出的《黄河大合唱》,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广大军民的抗战信心。
1942年,他被选为晋察冀边区参议员,先后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团长,中共张家口市委文委书记,晋察冀中央局党委宣传部文委委员兼秘书,华北文联常委,中共中央华北局文委委员兼秘书,华北人民政府文委委员兼秘书,石家庄市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副主任。
1949年初,任天津市军管会文艺处副处长、处长等职。
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文化部艺术局办公室主任兼戏剧音乐处处长,艺术局副局长,中央歌舞团团长,中央实验歌剧院院长,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,艺术局局长,文化部党组成员,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,中国文联委员、党组成员,中国音协副主席、党组副书记,中国舞协副主席,中国曲协副主席,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,人民音乐出版社领导小组组长。
1950年,创作《打败美帝野心狼》,后来文化部将这首歌正式定名为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》。
1951 年,率中国青年文工团出国访问演出。
1964年,精心组织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《东方红》的创作排练工作。
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受到了严重冲击,被批斗、隔离审查、下放咸宁“五七”干校劳动长达十年。
1976年10月,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担任文化部电影局核心小组组长,参与清查工作,为众多文艺界人士平反昭雪。
1977年起,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、党组副书记、党组书记、代部长、第一副部长,文化部文化管理干部学院院长,中国音协副主席、顾问,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,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,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会长,中国田汉基金会理事长,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长、顾问,晋察冀文艺研究会会长,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等职。
1982年领导和组织创作、演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《中国革命之歌》。
1996年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届全委会主席。
2001年,主持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、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,并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届全委会主席、中国文联第九届名誉主席。